王福權夫婦筆耕百篇 為台發聲

January 10, 2015, 世界日報, 王福權夫婦筆耕百篇 為台發聲

王福權陳素鉛夫婦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 特派員許惠敏/華府報導 美國是台灣對外關係最重要的一環,數十年來海外僑胞成為推動民間外交的重要軟實力。來自台灣的僑胞透過不同方式來為母國增加能見度,有的傾全力支持台灣駐外館處的活動、有的替故鄉和美國城市締盟牽線、參與主流社區的多元節慶活動來推介台灣;王福權和另一半陳素鉛這一對則另闢蹊徑,靠一枝筆投書主流媒體,從93年起至今,為台灣發聲的投書已發表逾百篇。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諮詢委員王福權最近獲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頒發一紙感謝狀,表揚他為提升中華民國國際能見度,持續長期的努力與貢獻。 在美國航太科技界工作長達30餘年,兩年前退休的王福權照理該多出一大把時間,卻比過去更忙。除了和太太相偕當博物館導覽義工,兩人撰文投稿比過去更勤,兩年內被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大報或網站刊載的就有70餘篇。比如,去年12月18日王福權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台灣在區域政治必須打一手好牌」(Taiwan Must Play Its Hand Well in Regional Politics),同日,擔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顧問的陳素鉛則有一篇鼓吹國際社會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投書,見諸華盛頓郵報。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對聯是觸動陳福權最深、也是牽引他不斷投書的最主要動機。他回憶起93年擔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時,為爭取台灣重返聯合國撰寫第一篇投書,「當時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友人幫我修稿,沒想到真的上了報,兩人欣喜若狂」。 有了第一次的鼓勵,王福權和太太找到關心台灣的出口,「雖然我並不是修讀歷史的,不過我總覺得歷史的震盪似乎遙遠卻其實只是咫尺身旁」。他總能找到與台灣相關的時事議題,適時切入,就在本期國會開議的第二天,王福權投書又見國會重要雙周刊「點名」(Roll Call),呼籲美國國會應研究針對成立類似「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的對台專職委員會,也強調新國會要以最具體的行動履行美對台安全的承諾,展現美國國會兩院對美台關係的支持。他更指出,國會僅定期發表支持台灣的聲明是不夠的,應該採取更具企圖心的舉措,例如台美簽署新的貿易協議等,「但美國的不作為,恐怕會對中國大陸傳遞錯誤訊息。 」 

一、兩人的力量有限,王福權鼓勵關心台灣的僑胞、僑領都能試試向主流媒體投書,「英文不好別擔心,編輯會幫你修改文法」。他也提醒,撰文必須以理性態度分析,「台灣國際處境艱辛,有機會站在國際社會第一線為台灣發聲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榮耀」。